时光如白驹过隙,湮没人世红尘……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些对生命价值产生深刻久远影响的事物,才能岁月留痕。东阿阿胶,中国阿胶行业的领军企业、代言企业,生产的滋补养生阿胶产品深入民心,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中留下了“滋补国宝,东阿阿胶”响亮口号。
东阿阿胶:千年技艺 匠心传承
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为“圣药”,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一方水脉,一方乾坤。东阿出阿胶,东阿之外,只有驴胶,非阿胶。这犹如长白山人参、西藏冬虫夏草、霍山石斛一样,地域性决定了原产品的道地和不可复制,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曰阿胶。”
东阿之水乃阿胶之魂,也是阿胶区别于驴胶的关键所在。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熬胶,谓之阿胶。”东阿地下水得天独厚,系济水的地下潜流,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东阿水文地质单元。清朝医学家陈修园说,“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清而重、性趋下”之水炼胶,正与血脉相宜。
驴皮是阿胶之宝。阿胶用料考究,以成年乌驴皮为最佳,且必须用整张驴皮炼制。否则,药性不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阿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古人认为黑色属水入肾,可补先天之本,黑驴皮更容易吸收阳光和热量,代谢旺盛,驴皮中的营养物质储存丰富,滋阴补肾效果更佳。
药王医圣们经过历史长河的验证,道出了阿胶的正宗源头。正宗阿胶三千年从未离开东阿县,坚守的就是阿胶正宗道地的品质。一方山水一方宝,东阿阿胶就是靠着这种天时地利的优势,加上精细的制作工艺,造就了传承千年的滋补国宝。
探源阿胶 国宝天成
工作人员在进行阿胶切片
东阿阿胶之所以与众不同,究其原因,独特的水质和生产工艺缺一不可。传统阿胶炼制工艺极为考究,要经过化皮、炼胶等几十道工序,历经百余天方可出胶。
为确保每一批东阿阿胶都是“国色天香”,从古到今,阿胶炼制技艺都是遵从师带徒的传承方式。目前阿胶炼制技艺已传承到第八代,第八代传人秦玉峰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胶之金贵,不仅在于其重要原料驴皮资源紧缺,水资源的挑剔,而且受传统工艺条件限制,过去,只能在冬季生产。千百年来,每当冬季来临,东阿人便不畏寒冷,来到北风呼啸的河边,在冰冷的河水中浸皮、洗皮,准备运回作坊当作原料。
此时城中各处,早已炉火熊熊,青烟袅袅,胶工们或添柴,或铲锅,或续水,只看那浓浓的胶汁在锅中沸腾翻滚,渐至粘稠了,浓郁的胶香顿时弥漫于大街小巷。
东阿阿胶生产的阿胶片
对这一壮观景象,明人刘述金如是描述:“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然后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相传,明清时,阿胶虽然已不仅仅是贡品,但其价格却令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一斤阿胶价值3两2钱白银,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半年的进项。折算到现在,应该是4000~6000元/斤。
为让阿胶的技艺绝活传承下去,东阿阿胶组织多方面专家,用两年多时间,恢复了古法生产线,遵从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让传统阿胶制作技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九朝贡胶开炼仪式
2007年以来,每年的农历冬至子时,山东省东阿县都会举行一场九朝贡胶开炼仪式,恢复传统手工工艺生产极品阿胶——九朝贡胶。
九朝贡胶的炼制需选用3-4岁体型健壮纯乌驴,冬至前一个月取下皮进行晾干,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率众高徒,冬至子时取阿井至阴之水,采用保密工艺,金锅、银铲,桑木柴为火,经九十九道工序炼制方成,可见其珍贵。
东阿阿胶当代掌门人秦玉峰
“倔驴掌门人”的大国工匠传承精神
平庸者顺势,智慧者造势。
面对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今天的东阿阿胶人没有直接“拿来”、“吃老本”,而是传承阿胶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发展,把东阿阿胶从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品牌价值近百亿元的现代化企业,并成为唯一被国家授予“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的阿胶企业。
2009年,在文化部公布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进入到国家保护的层面。
东阿阿胶的生产工艺一直秉承了“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承制度,这种传统的以师带徒制,在东阿阿胶的现代发展体系中仍然不可或缺。
身为传承人的秦玉峰现已培养了4位徒弟,他说收徒要符合两个要求“厚道”和“地道”,这也是东阿阿胶持续数千年并经久不衰的“密码”和“基因”。
为了更好发掘阿胶技艺,秦玉峰不仅亲自组织从民间和古籍中搜集整理阿胶古代经典验方和民间验方3200多个,还力主恢复了曾中断百年之久的阿胶最高制作技艺——“九朝贡胶”炼制技艺。
秦玉峰认为:九朝贡胶炼制技艺的回归,不仅是对阿胶文化传承的责任,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近年来,东阿阿胶通过举办阿胶节,投资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养生文化苑以及出版阿胶文化系列书籍等方式,向社会弘扬阿胶文化,唤醒公众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记忆。如今,东阿阿胶的生产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制作工艺,活态传承让古老技艺有了新的承载。
秦玉峰说:“传承人就是第一责任人,这种责任,不只是对一个企业,更是对整个行业,对中国传统中医药发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既需要责任感,更需要胸怀。秦玉峰明确指出,“隐去品牌推品类,大力宣传推广阿胶而不是企业自身,意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复兴。”
千年阿胶吃出“科技味”
东阿阿胶GMP生产车间
“阿胶是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圣药,但作为一家志在成为现代生物中药行业领军者的企业,东阿阿胶始终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并提升传统工艺,通过持续创新让阿胶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在近日举行的东阿阿胶科技创新大会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总裁秦玉峰如是总结道。
的确,回顾东阿阿胶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成为绕不过去的关键词。从熬胶工大汗淋漓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到引领胶类行业向工业化、标准化变革,再到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创新,再到小分子阿胶、生物医药等生物科技的突破,东阿阿胶走出了中医药行业华丽转身的成功路径,让阿胶这个中华瑰宝注入了十足的“科技味道”。
前不久,借助工程中心建设,东阿阿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变革,产业再次升级。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动化实验室,致力于改造和开发阿胶生产设备,实现炼胶自动化、切胶晾胶包装自动化,开发阿胶新剂型等。
“阿胶乃至胶类中药的发展在于新剂型、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服用阿胶能像喝速溶咖啡那样方便。”秦玉峰表示,借助科技的力量,阿胶这种传统圣药历久弥新,中医药产业完成了现代化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