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玉谦旗袍店
    

玉谦旗袍店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始营业,已有百多年历史,店铺从未变换过位置。现在店里的掌柜,是玉谦旗袍的第五代传人于仁谦。玉谦旗袍是纯手工制作,最大可能保留了最传统中式服装元素。每一件旗袍,于仁谦都会根据顾客要求设计合适款式。

对于于仁谦,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把旗袍手艺传承下去,让百年老店继续辉煌,是于仁谦的期望。


民国是旗袍最为兴盛的时期。旗袍由传统的满族女子旗服改造而来。当宽大的旗服变得修身合体,女性袅娜的曲线便展露无遗,同时不失优雅和风韵。旗袍因此被称为中国女人最漂亮的衣服。
      上世纪30年代,宋氏三姐妹发起了“新女性运动”,不甘落后的济南女性也纷纷穿上旗袍。其风行程度不亚于今日的长靴、黑丝。单是芙蓉街上做旗袍的就有十多家,于仁谦的父亲于成章就以便服和旗袍制作誉满泉城。
      1958年,于仁谦出生时,父母已年近50岁。他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个男孩,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6岁起,于仁谦便跟着父亲学做旗袍。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于仁谦的旗袍制作技艺日臻纯熟,成为玉谦旗袍店的第五代传承人。“我们这个活儿得慢慢学,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我做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旁指导我。”他说,父亲85岁的时候还手把手地向他传授技艺。
      文化大革命前后,旗袍作为封资修的标志被革除。直到改革开放,这种美丽的衣服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经此一劫,芙蓉街上做旗袍的只剩下玉谦旗袍店一家。
      “开始的时候是台湾和香港那边的人来定做。”1986年,于家一个老街坊的女儿从台湾回济南探亲。当她得知于家还在做旗袍后,马上在玉谦旗袍店定做了一身。“穿上之后,她非常开心,因为在台湾那边已经没人做手工活了。”这位女士回到台湾后,立即把她的经历告诉了周边的朋友。得知这一消息,台湾知名的东森电视台连续来了两次,给于仁谦和他的旗袍店做专题报道。于仁谦在台湾也成了名人。
      从那以后,许多台湾游客只要一到济南,就先来玉谦旗袍店走一遭。“我这里都快成济南的一道人文景观了。对很多人来说,不到玉谦旗袍店,就不算到过济南。”于仁谦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来,他先后给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加拿大、荷兰等四五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做过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装。一些外籍华人担心拿不到衣服,一下飞机就直奔店里定做。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用在中式服装的重新流行上再恰当不过。尽管玉谦旗袍店的产品在港台和国外一直受到追捧,但很长一段时间在本地却鲜有问津。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20国领导人齐刷刷地身着对襟唐装亮相,这也引发了中式服装的复古潮,济南大街上又有了穿唐装的人。来玉谦旗袍店定做旗袍、唐装和传统婚纱礼服的人一年年逐渐增多。
      从玉谦旗袍店出门向北,步行三分钟,穿过一个旧式的四合院,便是于仁谦的作坊。平时,除了偶尔到店里照看一下生意,于仁谦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间租来的平房中度过的。于仁谦是玉谦旗袍店的经理,也是这里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因为,所有的衣服都需要他亲自量,亲自裁剪和制作。
      “身长25.1,胸围36.5/32.4,前围12.2/11.6/13,后背13/13.1/13.2,总肩……”来到作坊,于仁谦和两位做着镶边的工人打了个招呼,便拉出一匹大红缎子,比照着订单上的加工尺寸,在缎子上画线、裁剪。订单是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位置的尺寸。身长、袖长、胸围、袖口、腰节、开衩、总肩、领高等不下20个。单是前围和后背就分别有3个尺寸。
      于仁谦说,中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旗袍,是真正有个性的衣服,可谓“千人千衣”。“它不像我们在商场里见到的衣服,而是真正的量体裁衣。每件旗袍需要量40多个尺寸。”
      玉谦旗袍店的旗袍全部由手工制作,准确地说,全部由于仁谦一人制作完成。每做一件旗袍,他至少需要花费三天的时间。“一年下来也就做100来件吧,没法再多了。近来年龄一大,开始感觉有点累。”于仁谦不愁没活干,只担心不能按时交给客人,而且要让客人满意。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几十年来,玉谦旗袍店的门面一直没扩大。虽然多数旗袍的定价在1000元以上,生意也不错,可刨除雇员工资、衣料、房租、水电、税务等成本,于仁谦说,旗袍店的盈利很微薄。

电脑版 | 触屏版
备案号:鲁ICP备17028737号-2

Copyright ? 1997-2018 hao19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